第125章 败局已定

 他们尽力营造出胜利的感觉,安慰曹操的失落,尽管实则是败局已定。

 而曹操何尝不明白他们的用意?只是他如今地位不同,作为统帅须对战事承担责任,不可将责任推诿给其他人。

 此刻的他怀念起李瑜,想起李瑜曾告诫他谨慎行事、不应轻举妄动。

 曹操懊悔自己不听取忠告,造成了如今的结果。

 “叹……”

 他沉声叹息,环视麾下的残败之师,“

 我们确然太过冒进,骄狂必然带来失败。”

 曹操承担失败的责任,并命令整军待命,退避二十里,“

 今晚的征战已累得大家够呛,暂且放下进攻的念头,安心休息吧。”

 他只需静候李瑜的到来,心中深思着先前战略中的遗憾。

 败后醒悟,曹操开始明白李瑜的战略有多么高明。

 四十三章 临阵倒戈

 他对己太过自信以至于忽略了听从劝告,如今落至今日,这次他决不会轻举妄动,必须等到李瑜的到来才会行动。

 曹操表面上未曾指责谁,但在心里已深思此事。

 他的幕僚智谋家们显然无法给他可靠的协助,他决定继续静待李瑜抵达。

 在他的看法中,若李瑜尚在,他不可能陷入如此失败的局面。

 他详尽记录了此次战事详情和战场态势,以书信方式传达给李瑜。

 当李瑜收阅信件,知晓前方惨烈战败消息,不禁抚额苦笑。

 “骄傲者必败!”

 “况且,刘备已请出诸葛亮,诸葛亮运筹帷幄,诡变无常。

 即使主公此番失利,也算不上出人意料!”

 “还好主公明智,并未急于迎战,而是撤退等待!让他等吧,我很快就赶到。”

 李瑜分秒不敢停留,不分昼夜策马直奔荆州,恨不得瞬间即达。

 一战胜出后,刘备信心倍增,他简单清洗一下血渍,满心喜悦跑到诸葛亮面前。

 “军师啊,果真是神机妙算!我们的胜利几乎在你计划之中。

 依托孤城,击退曹操百万大军,斩获无数,真是奇迹!”

 关羽和张飞、诸多文臣和谋士也都围上来庆祝诸葛亮。

 “军师功不可没,若非你运筹帷幄,怎有今天的胜利?”

 “还请军师指点,下一步应当如何行动?”

 诸葛亮淡笑道:“理解你们的心情,但局势还不至于值得狂欢……”

 “虽然我们消灭了大量曹军士兵,但实质战局未有根本改变。”

 “曹操依旧握着巨大的优势。

 他的百万之众尚未瓦解,如果他重振旗鼓再次来袭,我们如何应答?”

 闻言,关羽当即高声道:“军师无需惧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何惧之有?只要我等并肩奋战,必定再次挫败曹操。”

 诸位将领也同声呼应道:“不错,只要同仇敌忾,生死并拼,有何惧怕?这次胜了,将来也定能凯旋,何必担心!”

 诸葛亮听闻,微微一笑,语气沉缓道:“若是有稳固的后盾支撑,你说得很对,源源不断补给兵马粮草,对抗曹操并不困难。”

 “然而现在,我们有稳固的后援吗?南方其他诸侯会出手支援我们么?”

 “130

 “百万曹军的损失他能接受,我们的力量却不堪再承受数次攻击!若战事继续,士兵伤亡会如何收场呢?”

 说完后,无人再说话,皆被他这一番深入的分析触动。

 因为他们明白,诸葛亮所言的确不虚。

 尽管士气高昂,人数稀少的问题却是个严重障碍,仅昨日之战,已牺牲万人。

 未来的结局究竟会如何,大家都心中明了。

 四百三十八章

 刘备的兵力将逐渐消耗殆尽,这对于刘备阵营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

 但如今棘手的问题在于,在曹操虎视眈眈,步步紧逼下,刘备集团除了坚守已别无他法。

 如果直接撤退,一旦曹操察觉,势必挥师南进,刘备慌忙应敌,只会落入曹兵的重围之中。

 忧虑之余,刘备向军师诸葛亮倾述了心头忧虑:“军师,依照您之前的策略,留下坚守实属饮鸩止渴,而如果我们仓皇撤离,岂非拱手让曹操掌控我们的后路?万一他在撤军之际发起突袭,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微笑回应:“对此,我已有计谋,必将遏制曹操蠢蠢欲动之心。

 不过首要之急需尽快通告刘表,求其派援军前来支援,哪怕仅仅是声援之力也甚有助益!等我们撤至后方,即可攻克江陵,乘势收服益州。”

 “拿下益州将成为争夺天下的重要据点!”

 刘备虽然不甚了解详细的战略布局,但诸葛亮的坚定信念使他不再质疑,急忙通报给刘表前线的情形。

 长期滞留荆州的刘表早有风闻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战役。

 将刘备安置于新野正是期望他能首当其冲抵御曹军,可对于胜负刘表心中仍存疑虑。

 要知道曹操麾下乃百万雄师,且皆为北方猛将组成的精兵。

 平原战场难以匹敌,昔日就连兵员数十万的袁绍也不是对手。

 眼前刘备区区几万人,究竟能抵挡多久?

 若是刘备落败,下一步的对策又该何如?是果断撤退南遁长江以南,还是要拼死守一搏?刘表深知表面自己虽是荆州之主,但在实际权力背后,各大家族势力盘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