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败局已定(第2页)

 自己带领大军南撤的想法几乎不可能实现。

 相较于声名在外的刘备,他无法效仿后者带领部队撤退至江南。

 因此,刘表只能委婉地遣使通知孙权、袁谭及黄权等人,请求他们尽快增兵,务必要牵制曹操。

 他对属下下令:

 “急速送书信,利用刘备拖延曹操的时机,务必让他们派出主力军过江。

 这是抗衡的唯一机会,稍作拖延,曹操击败我们之后,他们会迅速走向 !”

 刘表还亲自写了多份信件分送给其他的割据势力以及诸位诸侯,希望能够放下成见,联合共同抵挡曹操的威胁。

 若任凭曹操稳固立足长江沿岸,秋风吹来将如同清扫落叶一般,他们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

 书信刚刚送离不久,刘备派来的使者已经到达荆州。

 一通报新 局,消息如同雷霆,让坐在椅中的刘表惊愕腾空。”

 你们胜利了,斩杀敌众数万吗?凭借这小小的县城,刘备竟获胜了?!”

 四十三章

 使臣果断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千真万确!”

 刘表仍不敢置信,毕竟弱者逆袭,大胜而归,听来太离奇了。

 但片刻后,他侦察员回报的信息与刘备使者的陈述几无二致——同样是刘备取得胜利,而且赢得酣畅淋漓。

 到此,刘表终于确信此事真实无伪,刘备真的成功了。

 凭着一个小型城池和手里数万兵力,居然战胜了一统百万之师的曹操,这简直就是奇迹一般。

 刘表激动地说:“现在刘备需要我做何事?”

 使者回答:“你需要派一支队伍前往新野周边驻守,不必参与战斗,只需待在旁边等待,如果曹操确实发起了攻击,你的队伍可以构成威摄力量!”

 “只要能让曹操感到威慑,我家主公刘备的胜利几率便会大幅度提升!”

 在刘表心中,这并非难事。

 真正让他派遣家族子弟出征迎战曹操,他很难说服豪门贵族承担风险。

 而仅仅充当增援,从旁观视则风险极低。

 于是刘表猛拍大腿,决绝道:“行,我立刻调派三万兵马前去!务必要为刘备造势。”

 随即,他找到了自己的妻弟,此人身为本地豪门的一员,反对同曹操硬抗,因为他们担心若胜,收益不大,仅是本地族群的胜利;但败则危局重重,因此他们宁愿避免战争。

 闻言,蔡瑁明白这关乎全局。

 身为刘表的亲信,他不得不考量汉室威望。

 虽然表面上,坐看别人火并更为安全,但现在刘备已然初露峥嵘,斩获颇丰。

 “难道你还未曾明白?正是刘备新野之战大败曹操,斩获数万人头,如今如果我们不出力支援,将来刘备一旦倒台,咱们岂不是首当其冲?”

 刘表语气坚定。”

 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吗?”

 他不再纠缠,强硬地下令:“我不再过多解释,依照我的指示行事吧!”

 蔡瑁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好服从命令,集结数万士兵迅速赶往新野周边设立营地,与刘备军队保持不远不近的观察位置。

 而诸葛亮见刘表的军队赶到,微微一笑,尽管兵力不多,但他们已经足以牵制住曹操了。

 诸葛亮立刻将刘备等人聚在一起说:“如今已无法拖延,必须立刻撤退,不可继续滞留在新野。

 否则下次攻城,我们肯定难以抵挡。

 迅速撤回最为明智。”

 众人眉头紧锁,面带不解地看着他。

 “军师,如果我们撤军,曹操若是趁乱进攻怎么办呢?”

 诸葛亮笑道。

 “这很简单,立刻安排所有军队撤退,城内大旗全撤,连守卫的士兵也撤,然后大开门扉,只需快撤就好!”

 刘备等人闻言皆惊呆,随后直接出门,让他们把背留待曹操攻击,岂非等于任人宰割?简直是愚蠢极了。

 还未待刘备反驳,张飞便怒吼着站出来:“军师,这是何计策?要我们缴械投降,引颈受戮么?”

 “我们的兵源本就薄弱,再无防备,不是等曹兵大势攻杀吗?”

 关羽亦忧心忡忡。

 “军师,如此行事太冒险了!如今战况不利,我军经不起再次失利啊!”

 之中,诸葛亮深知他们在忧虑什么。

 这种忧虑乃人之常情,但他需要他们相信他,以自身行动为范例:“不如这样,你们率军先行撤离,我留下。”

 “我殿后抵挡,如有变故自会一肩扛起,无需挂虑,何如?”

 刘备视诸葛亮为无价之宝,他的智谋屡战屡胜。

 让诸葛亮去担当后路?绝不可以。

 “万万不行啊,军师,还是采纳你的方案。

 然而,殿后的重任还是让给别人好了,还是我留下稳军阵!”

 为了一举一动皆能保持军心一致,刘皇叔身为三军主帅,必须坚守后方。

 诸葛亮闻言含笑示意:“主公啊,你的安全不容冒险。

 即使曹操对你是敌对态度,只要察觉你会留下,他也可能为求必胜,冒大险。

 而对他来说,我是陌生人,不足以驱使他冒险进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