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酸牙 作品

第41章 你们说这合理吗?


  朱佑华对明末的藩王可是没有什么好感,给他们适当的利益,自然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

  而且别看现在下面的大臣们没有几个反对自己的,但等到诏令真正通报全国的时候,斗争才算开始呢!

  自己有了藩王的支持,自己也就相当于有了与那些反对势力抗衡的资本。

  毕竟藩王可是正统的大明宗室、皇亲国戚,这股力量不容小觑!

  自己做出了妥协,那他们就要给予相应的让步!

  这样改革阻力不仅小了,还能把他们变成自己的力量去对抗其他反对的势力!

  至于藩王会不会团结起来一起反抗朱佑华呢?

  团结这一词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起作用的。

  每个人都知道团结的力量能够改天换地,但哪个人会这么做呢!

  即便是在所谓高度文明的现代——团结?

  这辈子是不可能团结的!

  更多的聪明人希望从那些傻乎乎地喊着要团结的人之中趁机谋取自己的利益,即便他们明知道那些团结的人是为了自己一方的利益!

  这就是人的私心,在大家团结一致的时候,首先背叛的人总会获得更多!

  朱佑华继续说道:

  “除了户籍改革,藩王宗室的改革,朕也要对农户的赋税进行改革!”

  “有20亩以下田地的农户每亩交粮30斤,20至1000亩田地者每亩交粮40斤,1000亩以上者每亩交粮60斤。”

  “除此之外,所有的农户不用再交任何劳役税!”

  “当然你们也不用再交什么损耗税!”

  “一次交清,只交一次!”

  “陛下万岁!”

  百姓声音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古代的粮食产量大约一亩地可以得300斤粮食,也就是2-3石左右,南方一年两熟要多一些。

  朱佑华定下每亩三十斤粮食,听起来百姓交的挺多的。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在大多数人眼里,明末的赋税好像就离不开江南地区,而且只要提高江南商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实际上在整个封建王朝里,农业税永远是大头,而商税即便提的再高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不可能取代农业税!

  事实上现代的农业税也取消没多久!

  古代北方农民最大的问题是无偿的徭役!

  也就是当地的藩王宗室、地方官员有什么需要百姓干活的,就可以直接征召当地百姓,而且一分钱都不用给!

  再后来如果你不想征召那就折合到田赋里,而且这种徭役是没有上限的!

  有人会说,那直接弃地不种了不就好了?

  不好意思,还有“税赋陪纳”等着你!

  你村子里有人不种地逃跑了,那么这块田的赋税将由村子中其他百姓继承!

  而且这块田地也恐怕落不到村子里的乡亲手里,实际会被藩王、当地官员吞的一干二净!

  至于南方的农民!

  南方农民承担着高额的田赋,如苏州百姓承担着每亩八斗的田赋,相当于一亩地要交将近100斤的粮食。

  这谁能顶得住!

  所以南方的百姓将土地卖给当地的举人、士大夫之家来躲避赋税!

  而士大夫是免赋的!

  南方的百姓没有了田地,他们可以做佃农,或者做一些手工业来养活自己!

  而且朝堂上南方的官员实际上是比较多的。

  官员们可以通过高额田赋让农民把田地卖给自己,至于朝廷,因为北方本身就收不上多少粮食,所以他们也就达成共识,不断地提高南方的赋税。

  士大夫有了更多的钱,所以他们对于徭役不放在眼里,更喜欢花钱找更好的工匠。

  这也变相刺激了南方手工制造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班匠入银”为什么会出现!

  我们有钱,一切用银子解决!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将百姓应该上缴的粮食、承担的徭役全部变成了税银。

  这样简单省事,又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过程中的“猫腻”。

  这虽然听起来是好事,但事实上百姓把应该上缴的粮食变成银子,也解决不了过程中的“猫腻”。

  而且张居正死后政策没有彻底执行,出现了一个隐秘的问题:一旦遇到灾年,即便土地里产的粮食够吃,也会造成灾荒!

  而北方的农民就没南方农民那么“幸福”可以做工养活自己,无地的农民直接成了流民!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明明南方的赋税更重,还经常往北边运粮,怎么北边造反的农民反而一茬接一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