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捞鱼 作品

第237章 艺女,扶瑶(一)


  按大周律,科举四试,乡试、解试(会试)、省试、殿试。

  乡试出秀才,解试上举人。

  省试,原属中书省六部会试,后改由礼部、太学院监考,通过者即有“进士”功名。

  殿试,考生皆为进士,名义上由皇帝监考,实则出三公三师考核,皇帝只负责金榜题名。

  在诸多进士中,择优其三,即状元、榜眼、探花郎。

  乡试由县官监考,成为秀才后,有关系者,便可进入县衙做一没册吏员,无官无品。

  县令老爷的幕僚师爷,一般就是这些老秀才担任,但名册不在吏部的档案,空有师爷之名,而无实质官品,相当于外聘。

  举人,作为秀才的上一级功名,实际上也是大同小异,若无法高中进士,便只能进入州府的衙门做幕僚。

  州府录事、文书等虚衔,便大多由这些举人担任。

  进士的及第很难,很多考生中举多年,也步入州府官场多年,但仍难寸进。五十岁前能中个进士,已然算是年轻的。

  而进士者,若无举贤,同样无法获得吏部的授品。三年不过殿试,就只能退而求次,屈居节度使或者藩王之下,做一个地方的高级幕僚。

  但能成进士,便是一个分水岭。入藩后,很大几率会被藩王举贤,并从此扶摇直上。

  当朝右相李国兴,便是进士出身,虽过不了殿试,但由家族举贤,做了几年的地方官吏后,运筹帷幄,已然位极人臣,仅次于三公三师之列,入内阁参政。

  能过殿试者,便是人中龙凤,多为文才卓绝之辈。入太学院,从三师,直封六品正以上品阶,或属六部吏员,或入天子户司,如廷尉府、九大寺卿麾下等,前途无量。

  三朝太师庞达,便是殿试状元出身。如今,乃为太学院正,名义上的百官首领,连“中书省左右相”见了都要俯首折腰。

  岑家四公子,岑四郎,探花之名,入朝即为六品官,起步高位。加上家族庇佑、举贤,本可叱咤朝廷,令岑氏更上一阶。

  却不知,因一教坊司艺伎竟徒废功名,闲赋下野,埋没了大才,又何不引来家族震怒?

  只是,令唐西大感惊奇的是,到底是如何惊艳之艺伎,才能让这位本为栋梁的士族才子甘愿颓废如此?

  甚至不惜与家族反目,也要垂怜?

  但这并不是唐西决心要见识这位探花郎的最终因素,岑四郎的姑姑是岑岚,岑岚在行宫中蜕下人皮后,不知所踪。

  她若还活着,必然是不可能与母族失去联系。

  且,她是李潇潇养母的身份,又身在晋王身边多年,深知皇室的隐晦。若能经岑家人知道其下落,对唐西往后的“掌兵大计”大有裨益。

  而与岑家攀上关系,眼前这位四公子和艺伎的爱情故事,便是契机。

  听那两名寒门书生的对话,此时,这名艺伎极大可能就在铜牛县中,又怎能不让唐少主亲去一见?

  思定之后,唐西让裴一命收拾妥当,便打算追上那两名书生,找个借口邀请他们同车,伺机套出那名艺伎的底细,而后伺机而动,攀上四公子这位探花郎的“高枝”。

  临走时,那茶摊老板相送了几步,暗自隐晦道:“公子,小三爷虽没有多余的话留下,但此前也有交代。若公子有事,南平县陈员外,可信!”

  唐西微微一讶,回道:“好!明白了。”

  随后,便登上马车离去。

  那两名书生步行,似有空闲,边走边交头接耳,唐西很快便赶上了他们,但并未立即上前“偶遇”,而是与裴一命私下交谈了一番,取出纸笔写了两首诗,等墨迹稍干后,这才大方地向两名书生问路。

  “两位兄台留步!”唐西文质彬彬地坐在车头说道。

  书生王宣与李阳回头一望,见是那此前坐在茶摊隔壁桌的小厮和老奴,不由收住脚步,略微警惕地回道:“你有何事?”

  唐西人畜无害的笑容:“两位兄台,请恕小弟冒昧。小生郝氏,名仁。欲前往南平县一趟,但行至此间,忽感路有不对。不知,两位可否一指明路?小生感激不尽。”

  王宣皱眉道:“南平县?你不是羌州本地人士?南平应该在后方四十里处改道,此路是往铜牛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