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予 作品

444. WINGS的满分 全是满分的 ……

    孙娅然咦了一声, 看着尤朵拉汉森摔了个3f。
 

    她解说“这个选手最大的问题还是力量不足,她的跳跃发飘,不是高飘远的飘,是虚弱无力还歪斜, 核心力量很散。这一点比较有代表性的, 丛澜我就不说了, 力量感最明显的是丹尾千佳。”
 

    说到力量感, 孙娅然又补充了几句“丹尾千佳的力量感,不是说她的大腿太粗、身体不如一些女单纤细。而是她的发力方式很稳, 核心力量极强, 跳跃也是高飘远,但她的这个飘,是控制力强悍的飘。再者, 她的跳跃也是轻盈的。”
 

    力量感与轻盈不是分裂开来、无法共存的。
 

    相反,力量感能带来更好的轻盈感。
 

    场地里明明是尤朵拉汉森, 但孙娅然却在说着丹尾千佳的事情。
 

    她还提到了昨天的男单比赛, 说, 不是所有的男单都能被称为“力量感”,一些人点冰跳的起跳凿冰、落地土豆砸冰, 这些不是所谓的力量感, 而是控制力不足。
 

    相反, 这应该是没有力量感,只有莽撞。
 

    孙娅然“砸冰的坑还会影响到下一个选手,希望大家都能进步, 控制好自己的力量,不要给别人造成损伤。”
 

    这话一出,好多看直播的人都笑了。
 

    损到家了, 孙姐的嘴不愧是花滑著名景点。
 

    这场比赛里,关注到了gs的技术动作e的人变得更多了。
 

    以前大家觉得无所谓,现在都很好奇,顺着热搜跑进来的观众也不少。
 

    这群路人看不懂花滑的加分,不过不打紧,知道分数的加减就是了,至于原因的话就再说
 

    看得开这仨字,在路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糊涂地过嘛,凡事都刨根究底的话,那活着也太艰难了
 

    沐修竹听见身边的人说“哎我好像知道为什么,gs总是跟裁判组有分差了”
 

    不单单是沐修竹刚才解释的那样,还有一个原因在于t分的给出。
 

    一是裁判组高分,gs却找到了扣分点;
 

    二是gs认为这个e可以加满,但裁判组习惯性压分;
 

    三是裁判组对选手有偏好,有人就是用国别来看选手,gs却不会这样。
 

    小分表里,短节目的七行九列63个e中,gs对比的是裁判组的九个人打分情况,它监督的是最后的得分输出,对于63个小分数,它并不会进行纠正和管控。
 

    也就是,gs只给红圈展示,提醒大家这里有问题,但不会让裁判把每个小分都改成与自己一样的。
 

    不过,裁判组最后一旦受限于2分的分差而无法传输结果,他们也是会对小分项进行调整,以达到更改结果的目的。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gs不强制要求小分项修改,却又影响到了这一点。
 

    倒也不是gs做不到这些,它肯定是比裁判组的这群酒囊饭袋要厉害得多,本体已经能协助进行医疗研究了,又怎么可能搞不定这区区的花滑打分
 

    张简方觉得没必要而已。
 

    让裁判的小九九被公之于众,他们自然会灰溜溜地去改,如果真的脸皮厚到无所谓了,那就这样呗
 

    反正也恶心到了他们。
 

    另外,gs要的是结果,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其余的也不用多纠结。
 

    总得留一个口子给他们,预防鱼死网破。
 

    这位观众为自己的发现而喜悦,周围的人听见了,也纷纷来问。
 

    褚晓彤看着场中高悬的大屏幕,只觉得裁判组的人就像是被围困起来的恶兽。
 

    被拔去了爪牙的那种。
 

    嘻嘻,真是活该。
 

    她快乐地想着。
 

    这一场世锦赛的女单,拼一把的有很多。
 

    来自拉脱维亚的19岁女单跳了3t2t,也完成了她总是苦恼的3s,尽管2a失败到被降组、摔倒,但一个没有大失误的3t2t,让她在kc区捂着脸哭了出来。
 

    分数不佳,一直到很久之后她都是最后一名。
 

    可是她很高兴,蹦蹦跳跳地念叨着“我的连跳”,跑去后台问gs什么时候能出来呀
 

    来自巴西的小女单,在第一跳3z2t空了以后,放在以前她肯定不管这个1z了,会慌忙地继续下一步,然后重蹈覆辙。
 

    心态不好,她知道也明白,但无可奈何。
 

    这次她却想试试,因为她在o里跳出来了3z2t,所以在短节目里,她真的很想很想看到这样连跳成功。
 

    教练紧张地盯着她,以为她会跟以前一样,继续下面的单跳,让短节目里的连跳bo不存在就是了。
 

    结果,小女单的脚下不是3o的起跳,而是一道流畅的s线滑行,这是3z的进入方式。
 

    平刃3z,不是很流畅的二次发力接2t,这个跳跃扣了12分,接的第二跳也小于号惩罚了,但,明面上她站住了。
 

    教练开心地举着手就在原地转圈蹦跶,像是于谨做过的那样。
 

    这是落在后面的女单们。
 

    有人追赶前方的鸟儿,有人追着远处的太阳,目标物不同,但一样的是她们都在不断向前奔跑着。
 

    西妮娅库里科娃挑战了短节目里的3a,以降组落败,可她不见灰心。
 

    丹尾千佳拼了一个3a,趔趄摔倒,扣了分数但周数足足的,在被许可的缺周范围之内。
 

    桑莹手臂骨折过,她现在还在隐隐作痛,可她舒展手臂时的姿态是那样漂亮,跳跃的核心收得紧紧的,跳跃轴漂亮得就是一根线。
 

    还有很多很多人。
 

    但也有惧怕者。
 

    超级明显的区别,前面这些人不论技术难度的高低,站在赛场上的时候整个人是对外展开的,自信就差具象化展现了;
 

    而后者,眼神闪躲,想去看gs又不知道到底该看裁判席侧边的那个青蓝色,还是四周和半空悬挂着的偌大电子屏,步伐拖着冰面,肩膀微微内扣,整个人都透着焦急、难受、憋屈、惶恐。
 

    一个是阳光笼罩,一个是阴暗覆盖。
 

    怪不得观众们给前面的选手那么热烈的掌声,毕竟,谁不喜欢一群小太阳呢
 

    褚晓彤“哇,好爱这个赛场。”
 

    kc区里大家轮流冲着镜头比心,还有好多人一定要指着冰面,再比一个大拇指。
 

    尽管没有人声让现场观众们听到,也坚持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
 

    她们说冰面真的很好,特别好。
 

    喜欢吃瓜凑热闹的不单单是冰迷、路人,褚晓彤喜欢,丛澜喜欢,选手们都喜欢。
 

    或许比赛期间不会去多关注社交平台,但也不是一点都不看的。
 

    更别提尤朵拉汉森等人的言论,不仅在sns上说过,日常里她也会用英语吐槽。
 

    这要是俄语、西班牙语、法语等等,还不一定能让大多数人听懂,可这是英语,谁出来混还听不懂几句英语啦
 

    她们喜欢这个赛场,也热爱比赛,感受到了主办方的尽心尽力,于是就想反馈一些什么。
 

    甚至没有彼此联合,只是个人的想法,在无形之中却又形成了一致。
 

    是商量好的吗妹妹比心真可爱,给你比心心
 

    我在直播间送嘉年华她能看见吗
 

    她可能这辈子都看不见
 

    某些直播间里,有人弹幕交流,还猜测是不是选手们一早就商量过的行为。
 

    有的人非常好奇,特别想知道答案,估计自己也不一定能知道,就有点沮丧。
 

    结果被人艾特,说你可以去几家媒体官博下面问,要么就直接去冰雪微博账号私信留言。
 

    又有人笑着回复,花滑的媒体很八卦的,什么乱七八糟的都会问,说不准你这边还没去找呢,那边后台就有媒体混采问到了。
 

    这人一想,说得对。
 

    丛澜签运很好,她最后一个出场。
 

    松了一口气的不是她,而是抽签现场的所有人。
 

    穿着礼服抽签,高椅上全是漂亮小姑娘,扭头去看的时候一场子的赏心悦目。
 

    丛澜失笑,听着旁边的人走流程念数字,接过了递来的又一份主办方准备的礼物袋子,才慢悠悠地踩着高跟鞋走了回去坐下。
 

    桑莹歪头过来“我听见好多人在说,幸好你是最后。”
 

    丛澜“本来就给我剩下了最后一个球啊”
 

    桑莹“对哦。”
 

    看着她呆呆的,丛澜提醒“口红弄牙齿上了。”
 

    桑莹惊醒“什么”
 

    她哀嚎“我刚才不会被摄像机录进去了吧我牙齿带口红”
 

    算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吧,悲伤的桑莹对她的新增黑历史痛苦不已。
 

    而现在,女单最后一人,今日等待十余个小时的漫长时光,从上午九点多就坐在这里一直期待着,想看的一幕终于来到了眼前。
 

    六练时的丛澜,赛前入场的丛澜。
 

    第二次露面的考斯滕依旧珍贵罕见,观众们看不够似的,视线牢牢地粘在了她的身上。
 

    丛澜出场那一刻,全场响起来了连绵不绝的快门声。
 

    于谨早就已经习惯了。
 

    他往前送了送抽纸盒,看着丛澜抽了纸巾象征性擤鼻涕。
 

    “自家门口,漂漂亮亮的”于谨跟打了鸡血似的,眼睛瞪得贼大。
 

    丛澜“冷不丁这么一出,夺吓人呐”
 

    于谨“快点快点,跟我击掌”
 

    握手击掌都一样,反正都是二选一。
 

    看着于谨伸出的右手,丛澜也抬起了自己的右手,一阵响亮的声音,赛前仪式完成。
 

    孙娅然,或者说所有的解说员,他们的措辞和顺序可能不同,但都在此时细数着丛澜的成绩。
 

    冬奥金牌、世锦赛金牌
 

    于谨说了一句“去吧”,丛澜抓住挡板顶端的双手一推,旋即转身朝着场中央滑去。
 

    画面里,丛澜在滑行;
 

    旁白中,不同的语言播报着她的历史。
 

    短短的几十米,她用不了几秒。
 

    但她好像又用了极其久远的时间,以年记,以人生记。
 

    广播里的声音是她的短节目播报,名字、教练,中文之外多了一次英文的翻译。
 

    丛澜看向了正前方的裁判席,她的视线落在了放在最侧边的青蓝色机箱上。
 

    罩着的方正外壳,青蓝色配着旁边的水纹蓝天挡板背景,非常和谐。
 

    丛澜又看向了那十来个人。
 

    她微微低头,轻轻地笑了出来。
 

    真的好久啊,又好快啊。
 

    曾经幻想过的雪白赛场,向往期待的公平赛场,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了,结果在京张周期实现了这一幕。
 

    它甚至是第一年,京张周期的第一个赛季末,就有了这么漂亮的场地和配置。
 

    始于2008北京夏奥,走入2022北京冬奥。
 

    丛澜没想过自己能走三个周期,她只是在不断地往前、再往前,路的终点是哪里,她不清楚。
 

    可是能有这样的冬奥,意料之外的惊喜,让她倍加期待。
 

    索契周期她被打压得太厉害了,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说,不管她再怎么厉害,都不可能在大鹅的冬奥上得到女单的金牌。
 

    这已经无关实力,而是与一整个国家的抗衡。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确定2022将会在北京举办冬奥会的时候,很多人说,丛澜的时代来了。
 

    丛澜“被水分”的时代,终于来了。
 

    他们认为,京张周期的四年将会是中国女单腾飞的时期,但这个“腾飞”不一定全是正当手段。
 

    像索契一样,像大鹅一样。
 

    张简方的强势,他引进isu的各大品牌,加上与各国冰协的合作,都让人以为gs只是一个挡箭牌,它未来也会如大家所言,成为一个名为公平实则给亚洲运动员特别是中国运动员水分的利器。
 

    他们不相信张简方是为了什么公平。
 

    谁都不信。
 

    可丛澜这群运动员信。
 

    她听过张简方在无数次赛前动员上,在那么多场升国旗仪式里,说他的理想,阐述他的规划。
 

    也许带着官方的措辞,可在场的很多人都明白,他是真的想也真的在做了。
 

    不需要水分,真的不需要,国内任何一个运动员都不需要被水分,更不用所谓的京张周期的“照顾”。
 

    就让皓月照亮大地,让山川自由奔流,让冰面足以照人心。
 

    我只有那一轮月了。
 

    我指给你看。
 

    丛澜在整个赛季的短节目理解之上,加入了这场世锦赛的含义。
 

    gs是悬在天上的一轮月,诞生自历史,从无数的积累中走来。
 

    皓月光辉,普照世间。
 

    天上月悬垂,冰面月低伴。
 

    gs只是一个系统,可它又不单单是一个评分系统。
 

    荆棘之路的终点,血水化去,春暖花开,道路平坦。
 

    gs是所有理想的化身,古往今来,被现实削平的棱刺、被颓废磨灭的希望、被无力丢下的坚持,都在它身上具现。
 

    苦尽甘来,当如此是。
 

    丛澜这一舞,弄哭了所有人。
 

    她简单地收拾好了呼吸,虽然没了力气,但尽量睁大了眼睛,看向场周的观众们。
 

    主场的优势还在于,玩偶的数量极多极多极多
 

    在这里,裘晨星非常贴心也可以称之为不要脸地把玩偶店开在了周边区域内,随时补货,价格从二十到两千不等,高低胖瘦的玩偶全都有。
 

    西妮娅库里科娃都体验了一番半场的娃娃雨,震惊得连谢礼都愣在了半场,下去的时候她整个人都是飘忽的,跟教练对话时各种语气词。
 

    小姑娘眼睛弯弯,感动得就差哭了出来。
 

    桑莹不用说了,完全的主场大阵势
 

    而且观众们还不用担心自己带的娃娃丢完了,不能在接下来继续扔直接起身出门买啊
 

    关键是场馆里的玩偶居然不溢价
 

    天地良心,也太靠谱了吧自家人
 

    尽管如此,这两日售卖出去的玩偶数量也极为可观,联系送货的电话就跟没停过似的,外面的运输车补货一次一个大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