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幕 作品

第 37 章 相亲

 罗氏叹息:“我们家这样的情况,不谄媚、不势利的又如何能愿意,既愿意,自然看中的是我们家的钱财好处,难不成看中的还是我们家的人?”

 宋胭无话可说,母亲说的再对不过。

 罗氏评价道:“我倒觉得这个不错,那孙夫人要彩礼,要好处,只凭她开口,那姑娘乖巧安分,也就行了。”

 宋胭默然,其实心里不太喜欢,却又无可奈何。

 过了一会儿,先前陪同孙家母女离开的媒人回太太奶奶到底是高门大户出来的,气度便不同,以后必然是个好亲家,就是不知……太太和奶奶,意下如何?”

 罗氏连忙让她坐下说话,然后道:“我也觉得她们不错,太太看着便是个能人,姑娘模样好,也温顺,我只问你,若是嫁女,孙家都有什么要求?”

 媒人回答:“没有特别的要求,就按京中正常的彩礼稍加两成就行,嫁妆嘛,他们说有一些,但太多,家里孩子多,过得紧巴,还请亲家担待。”

 “那不妨事,我们只要姑娘好,愿意嫁过来,自不会挑嫁妆。”罗氏诚恳道。

 如此几乎就将婚事说定了,罗氏都要松一口气,媒人却看看宋姻,又看罗氏,然后道:“不过孙家太太倒托付我问一桩事。”

 罗氏问:“什么事?”

 媒人答:“是这么回事,这孙姑娘他爹做了六年五十户了,按理明年开年吏部是要下文书升百户的,但眼下还没动静,孙家就有些着急,想着姑爷是那什么兵部的尚书大人,能不能托奶奶问问姑爷,就他们这军营里,升百户的名额定了么,有几人。”

 这一说,罗氏与宋胭心里都明白了,孙家真正要的是什么:一个百户的官职。

 他们看中的不是宋家,而是宋家与魏祁的关系。

 罗氏看了眼宋胭,与媒人道:“这事我们记在心里了,回头得空,让我姑娘问问姑爷,不过他虽是兵部尚书,操心的却是大事,下面这样的小事他也不一定明白,到时候有了消息,我一准告诉您。”

 媒人连道“是是是”,两边又寒暄几句,媒人离开了。

 房中剩了两人,罗氏长叹了一声气:“原来是为这,我还道……”

 她苦笑一声,的确,人家也是个官身,宋家就算有些清名,又没多少钱,人家姑娘不差,怎会看上宋家那边家底呢,是她高看了自己。

 只是孙家这要求……

 罗氏看了眼女儿,心里很为难。

 她自然是希望这婚事能成,但孙家的要求却要女儿去讨人情,她才进门,又还没有子女,这才几天,就替娘家人讨个官位,让姑爷心里怎么想?那国公府的人又怎么看?

 想着这些,她眼泪都要涌出来。

 宋胭自是看出母亲的为难,主动开口道:“百户是个六品官,我也不知这样的官职是不是好操办,若孙家一切资历都符合倒好,若不符合,全靠夫君开后门,这话我也说不出口,这事我会去问一问,如果不好办,还请母亲

 不要见怪。()?()”

 罗氏一把拉住她的手:“我见怪什么,我也是从新媳妇过来的,自然知道做媳妇的为难,姑爷倒罢了,你还有那婆婆,那姑子,被她们知道还不知怎么讥讽。()?()”

 宋胭安慰母亲:“没什么事,也许孙家本来就是要升任的,只是没有关系,若只是一句话的事,也不必让婆婆她们知道,母亲放心,夫君他也不是个好邀功的人。6()6?6?╬?╬6()?()”

 罗氏连连点头。

 “这事就先放下,我回去问问,等见了下一个再说,万一下一个更合适呢?()?()”

 宋胭说。

 “是,再看看。”

 罗氏心里几乎就定了孙家,不想再看下一个了,可孙家提了这条件,她又无奈,便又燃起些希望,见第二个。

 谁知等到正午那姑娘也没来,母女二人茶都喝了好几盏,甚至叫了几个小菜用过了午饭都没见到人。

 罗氏十分不喜,生怒道:“若是看不上,便不要答应,这答应了却又这样让人等着,我就没见过这么没教养的人!”

 “兴许是有什么事耽搁了?”宋胭说。

 “耽搁了也该派人来通个口信吧!”

 罗氏一边不满,一边却也仍耐着性子等着。若没有孙家后面的条件,她是铁定不会再等的,只因孙家这事为难,她才忍耐着,想看一眼再说。

 直等到午后,酒楼都没什么人了,罗氏知道宋胭如今开始理家,想必忙,正想让她先回去,不等了,媒人却带着人来了。

 然后与罗氏解释,这周家的婆婆突然说腰疼,叫媳妇过去侍候,这一侍候就耽搁了,所以晚了两个时辰。

 周家就是姑娘这姑姑的婆家,也是行商的,媳妇就是姑娘的姑姑,姑娘这边姓唐,媒人叫她唐姑娘。

 这唐姑娘,罗氏一看就不喜欢,她明显是精心打扮的,头上戴了绢花,抹了粉,涂了胭脂,也抹了口脂。

 好看自然是好看,但一个没出阁的姑娘,打扮如此细致,多少有点心思不正的感觉。

 自然罗氏没表现出来,仍是问姑娘:“十九了?读过书吗?”

 这位姑姑也没之前孙夫人那么嘴快,要开口,又迟疑,转而去看侄女,那唐姑娘便低头道:“没有。”

 罗氏许久没说话,唐姑娘又道:“太太,我针线做得好。”说着将两方手帕拿出来:“这是我替太太和奶奶绣的,望太太与奶奶不要嫌弃。”

 罗氏的手帕是牡丹,宋胭的清雅一些,是一只兰花,绣工的确不错。

 罗氏又问姑娘家中的情况,得知是做茶业生意的,祖父在时挣了些钱,在当地也算大户,所以供其父读了书,但祖父过世后,生意不好,日子便渐渐差了,父亲一死,姑娘只好带着弟弟投奔京城的姑姑,如今已有十九岁,因拿不出嫁妆,又没有合适的人,所以还未订婚。

 这条件与罗氏知道的差不多,比孙家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罗氏问:“你自己带你弟弟上京的么?”

 姑娘连忙回道:“是同镇上的熟人一起过来的,算是我家族叔,也是做茶业生意的,那时候

 ?.の.の?()?()”

 罗氏却没了话。

 但显然,一个姑娘没有至亲长辈陪同,自己出远门,不管是否失了清白,清名也是有损的,对宋家来说,还不至于担这样的风险。

 姑娘也看出了罗氏的意思,咬了咬唇,低头道:“那批茶送的是城东的林氏茶铺,那家茶铺还在,太太若不信,可以去找茶铺打听。()?()”

 罗氏笑道:“姑娘言重了,说起来,这家的碧螺春我喝着还不错,还想买一点回去,你家中是做茶业的,想必精通,你尝来试试?()?()”

 姑娘只好端起面前的茶来喝了一口,勉强镇定着神色道:“茶是不错,太太可以买一些。()?()”

 之后便是闲扯,罗氏心里不中意,也没什么想说的,喝了一盏茶,就让这姑姑与姑娘回去了。

 她们走后,宋胭问母亲:“母亲是担心唐姑娘清白有损?”

 罗氏回道:“她祖籍又不在这边,不知根底,这里的又是姑姑,商户出身,到底行止差了些,小小年纪一心打扮,我只想找个老实本分的,好好生儿育女,照顾照顾你哥哥,不想回头再闹出什么纠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