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2页)

 一旁的侍从并不知道。


 皇太极如今正烦心了,虽说和朝鲜打仗他们打赢了,没想到明廷却是修书一封过来,义正言辞的点名了金国没有和谈的诚意。


 这是为何?


 皇太极明白,他们一边与明廷和谈,一边攻打朝鲜,明廷怎么高兴的起来?


 换成从前,明廷还能拉上朝鲜一把,可如今都自身难保了,还能去救谁?


 所以,原本这一来一往一封信就得花上个把月的时间,这么久总算是看到了点希望,没想到一场胜仗一打,一切回到了从前。


 特别是袁崇焕,从前来金国他们是好吃好喝招待着,没想到一转身,一封信来竟说他们无耻?


 皇太极气的直骂人。


 在院子里睹物思人的多铎也收到了袁崇焕的来信,和从前唠家常的写信风格不一样,这封信言辞锋利,到最后连他也骂上了,说来说去,就是骂他们金国不要脸,骂他不要脸。


 多铎:“???”


 从前回信,多铎想着自己代表着金国的形象,字儿写的不好也挺丑的,所以每次都要那满代劳。


 如今一封信收到,多铎也没时间感时伤怀,立马回府给袁崇焕回信。


 他信里头的内容也很简单明了――不要脸?他们怎么不要脸了?他们是在与明廷和谈,又不是在与朝鲜和谈,何来不要脸一说?况且,要是你们明廷觉得不要脸,想要拔刀相助,那就来打呀,他们金国奉陪到底!


 最后,他更是不忘再次与袁崇焕强调他们之间的赌约。


 要是今年他们国家有大旱,袁崇焕得答应他一个条件!


 信送出去了,找到了发泄口的多铎也舒坦了不少。


 接下来的几日,他仍旧是军营、院子两点一线,在军营里和将士们一同吃饭一同训练,回去之后和多尔衮讨论讨论今日军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日子过得是简单又快乐。


 很快,多铎快乐的日子被阿敏送过来的一封信给打乱了。


 前些日子,原本金国派过去的使臣南木泰等人都已经打算和朝鲜在江华岛焚书盟试,阿敏也代表金国在盟誓上署名了,可后来转而一想,却又觉得对朝鲜誓文不满意,便让旗下将士分兵掳掠三日,使朝鲜京畿道海边一带成了空城。


 别说皇太极气的砸了几个杯子,多铎听闻这消息的时候也惊呆了。


 他从前一直觉得莽古尔泰不要脸,没想到阿敏比莽古尔泰还要不要脸,这字都签了,还能反悔的?


 皇太极连夜将他们这些贝勒喊到书房,商量对策。


 多铎年纪最小,坐在最末尾,能看到每个人脸上的神色,像莽古尔泰则是骄傲,觉得他们金国给朝鲜颜色瞧了,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讨价还价的!


 代善一如既往,依旧打哈哈。


 济尔哈朗是阿敏的弟弟,如今沉着一张脸没说话。


 皇太极道:“……阿敏此次私自做主,抢夺朝鲜百姓东西,实在是罪无可赦,可如今事情已经发生,你们可有什么办法?”


 “都发生了还能怎么样?难道要我们给朝鲜赔不是?”莽古尔泰只觉得这样没错,其实金国一开始就是靠抢东西为生的,用明廷的话来说,那就是强盗,“而且这件事也不能光怪我们,谁叫我们提出的条件他们不答应?我看啊,他们就是贱骨头,不见棺材不掉泪!”


 他不光觉得阿敏错了,还觉得阿敏做的很对。


 不过他的意见,皇太极从来都是听听而已,当不得真。


 皇太极转而看向代善。


 代善见躲不过去,只能缓缓开口:“此事阿敏的确是有做的不妥当的地方,只是,用莽古尔泰的话来说,事情都已经发生了,难道真的要我们给朝鲜赔不是?”


 皇太极脸色难看极了,转而看向了多铎和多尔衮兄弟两人。


 对多尔衮,他从来是不报什么希望的,毕竟多尔衮不会真心为他出主意,倒是多铎年纪虽小,却是很有主意,上次说的那些话,他时常琢磨,更是已经开始命人商讨起施行的办法来。


 谁知多铎正欲开口,多尔衮就抢在他前头说了,“大汗,我和多铎年纪尚小,处事经验不够,这件事但凭大汗和几位大贝勒做主。”


 皇太极微微颔首,表示知道了。


 多铎扫了多尔衮一眼,他知道多尔衮的心思,这件事麻烦得很,多尔衮并不愿意他去淌这趟浑水。


 其实,他也没打算说些什么。


 在他看来,做错了事情那就是要道歉,要不然你明知道事情做的不妥,为何非得要做?阿敏也是几十岁的人了,连他都知道的道理,难道阿敏不知道?


 阿敏这是没有将朝鲜放在眼里,更没有将皇太极放在眼里。


 莽古尔泰更是喋喋不休,“……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朝鲜已经见识了我们的厉害,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多提些条件出来,重新签订契约,再将他们分些土地过来,大汗觉得如何?”


 都说兵不厌诈,他只觉得阿敏的这个计策极好,趁着和谈让朝鲜众人放松警惕,一举拿下朝鲜,岂不是美哉?


 至于多铎那小毛崽子说的什么怕打仗伤及根本,这根本都是不存在的事情。


 多铎惊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原本以为阿敏无耻,没想到……莽古尔泰更胜一筹。


 放眼整个屋子里坐着的,除了他十分震惊,好像其余人都已经见怪不怪。


 连向来打哈哈的代善都道:“大汗,莽古尔泰所言甚是。”


 “可如此一来,我金国岂不是失信于朝鲜?”皇太极前些日子还在念叨着要跟明廷多学学礼义廉耻,学学孝道,没想到今儿脸上就被阿敏,还有这些贝勒们狠狠打了一巴掌。


 这叫他如何不生气?


 三位大贝勒都赞成顺水推舟,再次与朝鲜谈条件。


 皇太极不好再说什么,如今他们是四位贝勒同朝议政,若他一意孤行,到时候只怕是更加丢了。


 夜深了,多铎才走出书房。


 外头的天儿是真冷啊,可被积雪一衬,外头宛如白日里亮澄澄的。


 多铎缩了缩脖子,低声嘟囔一句,“要是这时候能吃烤羊肉,再配上一碗羊肉汤就好了。”


 说到这儿,他突然想起来,自己也是有宅子的人,便说回去烤羊肉、喝羊肉汤去。


 多尔衮自然是要一起去的,多铎看了一眼情绪低落的济尔哈朗,便也邀上他一起去。


 济尔哈朗宛如霜打的茄子,摇摇头,“这么晚了,我就不去了。”


 当初他手臂受伤,被告知整条手臂可能废了的时候,都没有这样垂头丧气过。


 这人,是金国难得有点良心的!


 多铎拽着他不松手,“去吧,反正你回去也是闲着,不如去喝酒解闷。”


 多尔衮也邀他一起去坐坐,济尔哈朗拒绝不了,只能去了。


 一个男人,两个儿郎坐在一起喝酒吃烤羊肉,这场面怎么看怎么滑稽。


 多尔衮比多铎大两岁,酒量好点,陪着济尔哈朗喝了几杯酒下肚,实在喝不了,兄弟两人看着济尔哈朗一杯酒接一杯酒,都不带劝的,看的是目瞪口呆。


 多铎吃口烤羊肉喝口羊肉汤,觉得从胃里到身上都舒坦极了,看见憋屈的济尔哈朗,忍不住安慰道:“你也别多想,你哥哥肯定会没事儿的,不看别的,就看看莽古尔泰和代善这态度,他也不会有事儿的。”


 他虽和济尔哈朗年纪差十几岁,可是一辈儿的,他便拿济尔哈朗当起兄弟来。


 济尔哈朗又狠狠灌了一杯酒,道:“这件事,阿敏做的不地道。”


 的确是不地道!


 多铎心里恨赞同,可嘴上却还是说些宽慰的话来,“你看啊,阿敏只是抢东西,并没有伤人,好歹不算太坏……”


 济尔哈朗苦笑一声,直灌酒。


 他就是酒坛子,也架不住这个喝法,到了最后多铎只要那满将他扶下去歇着,更是心中感叹,等着自己长大了一定不能喝快酒,酒喝的太快容易醉!


 这不,他第二碗羊肉汤还没喝完了,济尔哈朗就醉倒了。


 多尔衮正在吃烤羊腿,扫了他一眼道:“你觉得济尔哈朗这么难过只是因为阿敏吗?”


 多铎摇摇头,“好像不全是。”


 阿敏的性子从前他是听说过的,自大、嚣张、目中无人,说起来和莽古尔泰是差不多的,却比莽古尔泰懂得收敛,聪明很多,身上的军功也多了很多。


 而且济尔哈朗是阿敏的亲弟弟,按理说是这世上最了解阿敏的人,对哥哥做出这样的事情应该不会觉得意外的。


 多尔衮笑了笑,“那你觉得是为什么?”


 多铎想了想,认真分析道:“应该是对这些人失望了吧,明明阿敏犯了错,落在他们眼里却成了可有可无的小事,不想着怎么弥补,还想着怎么借机捞到更多的好处。”


 人人都说阿敏兄弟两个性子是差不多的,可从上次济尔哈朗救他的事情上,他就看出来了,济尔哈朗这人是刀子嘴豆腐心。


 “你分析的没错,却是不全对。”多尔衮正色道:“想必是济尔哈朗对皇太极也失望了吧,当初皇太极为了让剩下三位大贝勒支持他,说是四大贝勒共同协理政务,可不管怎么样,他才是我们金国的大汗。”


 “前些日子他就已经提出向明廷学习孝道,学习诗书,学习礼仪,三位大贝勒中阿敏在外打仗,莽古尔泰对这件事兴趣不大,代善年纪大了,我们俩儿年纪太小,阿济格被幽禁,所以皇太极便邀了济尔哈朗一同拟定律法,没想到这还没开始了,皇太极就打了自己的脸面。”


 多铎有些不懂,“可若是大汗真的与三位贝勒起了争执,他不一定会占据上风的。”


 “皇太极不是不一定会占据上风,而是一定会输的。”多尔衮看的清清楚楚,皇太极这位置并不稳固,所以才一直想要拉拢他们兄弟二人,拉拢完了之后了?结局是什么,他很清楚。


 “济尔哈朗气的是皇太极什么话都没说,甚至连争取都没有争取一下的,济尔哈朗前些日子在宫里一熬就是大半夜,他不擅文书,却还是带着大臣们忙进忙出,如今此事一出,他们的努力成了什么?”


 “皇太极啊,这是寒了他的心。”


 多铎略一思忖,也明白过来。


 从前是他没有将皇太极想的太快,如今一经点拨,顿时就懂了。


 当初皇太极率着他们回盛京时,只怕心里就已经开始拨弄小算盘了,阿敏这几个大贝勒,他是左右不了,可像自己和济尔哈朗这种小贝勒,还是可以拉拢一二的。


 若阿敏在的时候,济尔哈朗对这个哥哥唯命是从,甭管皇太极说什么,他都不会认的。


 所以他才费尽心思将阿敏留下来攻打朝鲜。


 当时他还和多尔衮讨论过这件事,阿敏乃是金国猛将,留下来攻打朝鲜相当于杀鸡用牛刀,他与多尔衮商量来商量去没商量出个结果来,如今却是全懂了。


 小贝勒终究有长大、成大贝勒的那一天,皇太极是在竭尽全力培养自己的势


 力!


 多铎再一次确认――皇太极此人阴险狡诈,得小心提防!


 多铎猜的没错,翌日一早皇太极就修书一封送给了阿敏,退兵到平壤,不进攻,却也不后退。


 这就相当于把剑悬在朝鲜脖子上,不说杀你,也不说不杀你,活生生想吓死你!


 多铎心中觉得不耻,若论起阴谋阳谋来,金国上下怕是没一个能比得上皇太极。


 不过当着皇太极的面,他却不能说。


 下午时皇太极还专程将多铎叫了过去,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


 多铎在心里忍不住朝皇太极翻了个白眼,你事情都处理好了,再来问我是个什么意思?


 他想了想,煞有其事道:“大汗,其实吧,我是向来不懂这些的,这些事情……袁将军之前没和我讲过。”


 皇太极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就知道当日多铎搬家时说的那番话肯定是有人告诉他的,要不然,多铎怎么会知道那么多,“看样子这个袁崇焕不光是嘴皮子厉害,还是有些真本事的,对了,多铎,你觉得多积礼怎么样?”


 他之前是问过多积礼的,没想到多积礼说什么多铎天资极其聪明,很多事情他不过是略点拨一二,多铎就能举一反三,是个难得的好苗子,若是加以培养,以后定是个栋梁之才。


 多铎道:“我这个外甥……倒是挺博学的,而且脾气很好,也不像是寻常先生那般刻板,会给我讲故事,由浅入深,我还挺喜欢他的。”


 “很多时候我提出不同的见解,他不会一味否决,会听我的想法,两人会评评谁说得对,他错了也会大大方方承认,也不会因此觉得丢脸。”


 他发现金国这些勋贵贝勒们都很好面子。


 皇太极笑着道:“你觉得好那就最好了。”


 其实他想问的是多铎如何看待多积礼这个人的,他不知道多铎是不是在装傻,不过他也没打算再多问了。


 多铎正准备转身下去的时候,突然说了一句,“大汗,我们今年会有大旱,您得提前做准备。”


 他无心帮助皇太极,可若是粮食不够吃,他旗下镶白旗将士岂不也跟着受苦?虽然如今他已经开始四处收购粮食,却还是担心到时候若是有人找他借粮食,甚至抢他的粮食。


 他可是见识过的,这些人啊,一个个都是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