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红之月 作品

第924章 英国崩溃(四)


                 保卢斯大将看希特勒的神色非常不快,也知道自己对于黑人军队战斗力的评价的确触及了希特勒的种族主义情绪。于是转头看了看旁边的莫德尔,准备让莫德尔接过话头。

  希特勒倒是不想因为保卢斯说了大实话而呵斥他,也趁势转向莫德尔,“莫德尔,陆军对于战役的设想是怎么样的?”

  作为防御专家,莫德尔早就进行了大量推演。希特勒这么一问,莫德尔当即答道:“现阶段我军不具备穿越撒拉哈地区发动攻势的能力。”

  听到这话,希特勒只觉得自己的面部肌肉有种要抽搐的冲动。保卢斯这家伙敢说实话,已经很令人讨厌。莫德尔不仅敢说实话,还是飞扬跋扈的性格。所以莫德尔的实话听起来就有种被冒犯的感觉。

  但莫德尔说的是真正的大实话,德军真不具备穿越撒哈拉发动进攻的能力。可这也仿佛在暗示,中国就拥有穿越撒哈拉发动进攻的能力。

  莫德尔倒是无所谓,在1943年的防御战中,面对希特勒的质疑,莫德尔就敢当面质问希特勒,“元首,前线指挥官是你还是我?”

  现在的情况下,莫德尔还觉得自己非常收敛了。莫德尔继续说道:“既然我军并不具备穿越撒哈拉发动进攻的能力,不管是在北非或者是欧洲的作战,都将是防御战。

  在北非实施防御战,对我军的后勤压力非常大,而且运动战的消耗也远超依托坚固防线进行防御。

  但是,如果我们让出北非,同盟国的盟友们是否可靠,就是必须考虑的内容。所以,我的看法是,暂时不要放弃北非,在非洲军牵制中国的同时,在欧洲建设德国为核心的防御圈。在此防御圈外,再建设利用地形的防御圈,并且要盟国加入其中。”

  希特勒听了这么细致的分析后,一时跟不上莫德尔的思路。但是希特勒也不想跟上这个思路了,他语气严厉的问道:“莫德尔,你认为我军没有办法在北非获胜么?”

  莫德尔当即点头,“是的,元首。我军可以在北非打很多胜仗,但是北非的地形与环境无法支持连绵的防线。不管我们打多少胜仗,都只会面对继续蜂拥而来的敌人,并且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消耗战。

  元首,只要敌人愿意打下去,而且还能不断征召人力,并且用最精良的装备将他们的军队武装起来,并且进行足够的训练。我们就不可能在北非获胜。”

  希特勒的脸色几乎要发黑了,那是气的。在旁边听着思维将帅讲述战争预判的帝国元帅戈林与宣传部长戈培尔的神色更是难看。尤其是宣传部长戈培尔,他是完全没想到在苏联冬季作战中一步不退的莫德尔竟然说出这样的话。

  就在戈培尔准备呵斥莫德尔之时,希特勒突然起抬起手臂阻止了戈培尔。不过希特勒的确气的够呛,他转向了到现在都没轮到发言的古德里安,“古德里安,我军现阶段的装备情况如何?”

  古德里安不用负责战场指挥,倒是没那么大压力。他当即答道:“元首,在14个月内,我们可以完成部队装备计划,500万德国现役部队将完全齐装。”

  “14个月?”希特勒抓住了要点,他追问道:“那么现在呢?”

  “现在我们只能给260万部队实现齐装。”古德里安并没有丝毫躲避。虽然知道希特勒不会因此而高兴,但是古德里安依旧觉得问心无愧。因为德军现阶段终于敲定了主战装备,空军的喷气式战斗机,陆军的30吨虎式坦克与42吨豹式坦克。自此,德军种类如同万花筒般的半成品装备终于进入历史,专心生产主战装备可是节省了大量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

  希特勒盯着古德里安看了几秒钟,便对曼施坦因说道:“你们下去吧!”

  曼施坦因没想到希特勒竟然没有发火,而是在该结束的时候结束了会面。他当即举手敬礼,等其他三人也敬礼完毕,曼施坦因放下手臂,转身而去。

  到了总理府外,曼施坦因轻轻的吁了口气,其他三人的回答让曼施坦因感觉非常欣慰,至少三人都是说了大实话,并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说出不符合现状的话。

  至于战争会打成什么样,曼施坦因现在也搞不明白了。他曾经设想过各种情况,甚至包括何锐这位大军事家亲自坐镇埃及,指挥中国军队攻打欧洲。但曼施坦因是真的没想到,德国要面对的敌人居然是数百万黑人。

  就在此时,保卢斯开口说道:“诸位,赖歇瑙元帅生前曾经与中国的李润石进行战略分析的时候,李润石向赖歇瑙元帅保证,中国可以组建一支规模达到1200万的非中日军队。如果有必要的话,这支军队的规模可以达到2400万。

  赖歇瑙元帅认为这发展方向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他也认为中国是真的想执行这样的计划。我想听听诸位的看法,在欧洲流光最后一滴血前,可以击败2400这种军队么?”

  曼施坦因沉默不语,古德里安同样沉默着,但是神色中有着极大的不安。莫德尔则用一种阴阳怪气的语调说道:“你所说的可能性,是否包括抱着复仇冲动的黑人登陆欧洲之后就开始对所有见到的欧洲人进行灭绝性的屠杀?”

  “哼!”曼施坦因哼了一声,迈步就走。

  古德里安则是被莫德尔说出的话给吓了一大跳,但古德里安突然发现这种假设并非没有可能性。欧洲在世界各地造下了无数罪孽,。非洲尤其如此,死在欧洲人手里的非洲黑人得有上亿之多。当黑人以军队的方式踏上欧洲,他们完全有理由进行复仇。

  保卢斯此时的脸色已经有些发白,但是保卢斯却硬是点点头,“这也可以考虑在内。”

  莫德尔在苏联搞了多次屠杀,他很清楚屠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见保卢斯竟然敢面对这么惨淡的局面,莫德尔终于愤怒了,他上前一把抓住了保卢斯的衣领,喝道:“保卢斯,你真的认为……”

  然而莫德尔说到这里却说不下去了,他一把推在保卢斯胸前,把保卢斯推得往后一个趔趄。莫德尔随即转过头快步离开。

  数百年来,白人在世界上一直没有敌手。但莫德尔却不得不面对要与黑人军队在战场上进行未必能赢的战争。而且战争一旦失败,德国人的命运就要交到作为胜利者的黑人军队手中,莫德尔觉得喘不上气来。

  古德里安也觉得浑身的力气仿佛被抽干了,为了不在被困在这样的情绪中,他转身就走。

  此时,曼施坦因已经坐进了汽车。他的司机说了句什么,曼施坦因完全没听清楚。他只是挥挥手,让司机自行开车,其思路已经完全回到在赖歇瑙元帅在世时候的谈话回忆中。

  “曼施坦因,如果德国面对突入境内的1000万敌军,德军已经消耗殆尽,你会怎么选择?”赖歇瑙说完,喝了口浓咖啡。

  曼施坦因心中虽然惊讶,却还是淡定的答道:“我会继续战斗到最后。”

  “你为什么不选择停止战争?”赖歇瑙追问道。

  曼施坦因答道:“如果政府选择寻求和平的话,我也会服从命令。”

  赖歇瑙听着这很谨慎的回答,忍不住苦笑起来,“呵呵,曼施坦因,你能够接受自己活在一个白人再没有任何荣耀的时代么?”

  曼施坦因没有回答,因为曼施坦因并不认为中国能够彻底击败欧洲。

  现在回想起来,曼施坦因不得不承认赖歇瑙的战略判断的确更有深度。中国不仅有能力击败欧洲,甚至做的更彻底。中国有能力武装训练出一支黑人军队,让黑人军队击败欧洲,政府欧洲。

  只要想到德国的街头上,一队队黑人军队唱着胜利的歌声,以胜利者的身份从街道上经过的场面。曼施坦因就想死。

  但莫德尔对于战争的判断是正确的,意大利根本不堪重用,德国如果在非洲不断投入部队,就会不断被消耗,直到被彻底耗干为止。而德国甚至连流干最后一滴血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德国必须防备苏联的突袭。一旦德国国内兵力少于200万,600万苏联红军就会向德国发动进攻!

  也就是说,不管前线的德军多么拼命都没用。黑人军队登陆欧洲,展开一场征服战争都不可避免!

  除非,现在同盟国能够与中国达成停战。

  曼施坦因考虑了一下停战的可能性,只觉得可能性微乎其微。本就没有什么殖民地的德国或许还能接受停战,哪怕中国按照欧洲的标准,战线就是停战线,德国也能接受。

  然而英国绝不可能接受,如果接受了这样的停战要求,英国就只剩下加拿大西部,甚至连加拿大都保不住。如果和平只给英国剩下一个英伦三岛,那么英国完全没有理由停战,反倒有充分的理由将同盟国一起拖下水。要死大家一起死!

  曼施坦因对英国的判断非常正确,丘吉尔内阁的确就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判断,“英国绝不投降,也绝不接受同盟国与中国媾和。”

  不过丘吉尔内阁成员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把同盟国一起拉下水,而是真的出于防御型思路做出的判断。

  中国军队在北美打的很苦,却始终没有突破美加边境。这种做法无疑在给美国一个台阶,让美国有退出战争的空间。

  一旦美国退出战争,英国肯定守不住加拿大。英国已经失去了太多,一旦失去加拿大,剩下的只有英伦三岛。所以英国必须确保德国与美国继续战争,才能维持住加拿大。

  基于这样的态度,丘吉尔内阁决定,立刻派遣20万部队到北非,维持住英国的非洲军持续作战。并且请求德国非洲军一定要帮助英国非洲军。

  作为一根几百年的搅屎棍,英国很清楚自己此时决不能从非洲撤军。一旦英国非洲军撤走,德国肯定不会坚持在北非作战。德军决不能离开北非,因为德军离开北非后,法国肯定就要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