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琳琅 作品

第66章“道”与“心”的和解

徐福眉头紧锁,躬身深深行了一礼说:“琳琅公主入秦,我想阻止。”

  “你没有办法吗?”鬼谷子问。

  徐福颓然摇头说:“弟子愚笨,恳请师父指点迷津。”

  但凡修者,修“道”的初衷皆为升华,修道固然能得到升华,然而真正“得道”的人寥寥无几。

  因为“道”亦是束缚,就像懵懂无知的人我行我素,而有德行的人则循规蹈矩,如此反而不如别人行的快。

  与他的师兄们相比,他的确十足愚笨,他的师兄们目标明确,一开始就知道想要什么,而他一开始的目标就模棱两可。

  在一无所知的时候,他竟选择了最高、最大的“道”。

  就像是还在襁褓的婴儿不选择吃奶,而选择吃肉,如此,如何吞咽得下?

  鬼谷子微微摇头说:“其实你如果早一点明白‘心’和‘道’二者如何自处,也许就不用来问。”

  鬼谷子复又叹了一口气,他并不责怪徐福,因他一开始选择“天道”,这选择的起点过高,因此有关于“当下”与“未来”的矛盾就越是显而易见。

  在高起点前进时,必然要回过头解决一些源自于低处的问题,因为“道”是往高处去,而“心”还在低点,不曾齐头并进。

  起点过高,就意味着居高临下不能脚踏实地,脱离了某些实际,面对低点的疑惑和常识期待更高级的解释,否则便不满足。

  一个简单的问题,被高起点的思想变得复杂,自然就忽略最简单的方法,也就很难解决简单的问题。

  鬼谷子一番说“道”,无异于挑明了这一切,其实也是用他愿意接受的解释,使他明白他的处境。

  如果,“心”代表了他当下的愿望,而“道”则代表了他未来的愿望,现在这二者相距太远,且不能调和。

  最精妙的“道”与“心”,往往也是最简单的“道”与“心”,拥有了这样的道心,世俗一切烦忧皆有法可解。

  解救琳琅方法很简单,即不要被任何“道”理所束缚,欣然接纳来自“道”外的天命,至于具体的方法,也在其中。

  匆匆而回,又匆匆而去,徐福得到师父指点,急迫告别。

  他面带愧疚之色说道:“不能在此久伴师父,师父多加保重。”

  虽是心中不舍,但话到嘴边,却只有道一声保重,鬼谷子知道徐福心事,微笑着点了点头,伸手慈祥的抚摸着徐福的头顶说:“去吧,徒儿行走世间,审时度势好自为之便罢了。”

  徐福不知,师父对待他的师兄们是否也像对他这般细致耐心,但他心中无比感激,再次俯身跪拜,此时他来不及伤感,再度只身离去,只为心中那朝思暮想的人。

  师父的提点使得徐福不再纠结于困惑,如荀夫子,如姜常,他们的出现,似乎是在为徐福指引前行的道路。

  他们为徐福指明的似乎是一条光明无比的大道,但是他还不准备踏上这条大道。

  第一次,徐福知道了自己存在这世上还有“追求”和“使命”,尽管是被动接受。

  徐福终于明白,原来天下事,都与“道”相通、相连,亦都是“证道”的机缘。

  “天道”、“圣道”、“人道,”,想要追求更深层次的道,必然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天下太平,不仅是世俗的愿望,也是修道者“修道”的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