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琳琅 作品

第32章 他手中虽有一支笔,却不能肆意挥就


  明确二者关系,很重要吗?

  当然重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是确定个体与整体。

  如果不能明确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便不能明确目标,因此难免误入歧途,折戟沉沙。

  比如,要发起一场战争,便一定要明确为谁而战,为何而战,这不仅关乎战斗的结果,更关乎战斗的意义。

  而这其中的意义,对于发起者而言,是持续前进的力量来源。

  前人正是因为对这二者总有混淆,所以总是将维护一种制度,看做维持平衡,进而改变的基础,试图维护固有的制度,来建立新的秩序。

  起步便是错的,又哪里会有好的结果?

  要真正改变这个世界的现状,让它向着完美的形态发展,不是要修补某一种特定的制度,而是要修补整个社会形态的秩序。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倘若车不够大,池不够深,再多的物,再多的水,又如何承载得下?治标不治本,维护整体,与维护个体,所得到的结果,又怎会相同?

  秩序之内的制度,一定不只有单一的类别。

  那么,道、儒、墨、法当然可以合而为一,不爱、仁爱、兼爱、偏爱,自然也可以合而为一。

  又有什么样的制度,是有利于秩序趋向接近于完美去运行的呢?

  徐福以为,无为而治,为天道。

  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一定是所有大道的最终到达的终极。

  天下列国,贩夫走卒尚且争名逐利,谁又肯无为?

  想要无为而治,首先要获取治世的资格,即获得治世的权力,如此有为而方能无为。

  是的,幽若是对的。

  不过,她只对了一半。

  权力从何处来?又该往何处去,是只给一个人,还是给千万人呢?

  况且,天道浩荡,时光亦是渺小,于人间而言,天道的轮回,终究是太过缓慢了。

  天下正在加速溃败糜烂,难道真的要等到沧海桑田,在废墟之上重生吗?

  可以,未来当然可期,但前提是,世间的秩序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必须得到维持。

  那么,世间的秩序如何维持?

  礼乐、仁爱,兼爱非攻,严刑峻法,可以吗?

  或许,也可以。

  诸子百家不一而足,各有利害,也各有可取之处,以天道建立理想之上的秩序,无论何道、何法、何术、何势,无非趋利避害、取长补短、和谐共处。

  和谐,难道不是同一吗?当然不是。

  和而不同,就如音律高低起伏,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倘若音律同一,音调同一,便称不上音乐,更称不得美妙。/

  遗憾的是,一切都是假设,都只是猜测,一切定论,都为时尚早。

  再如何神妙之人,恐怕眼界也总有局限,即便能通晓过去与现在,却也无法预知未来。

  未来的秩序,理应顺应时代的洪流,循序渐进。

  道外是否有道?不是当下所能看到的,也不是当下所能决定的,一如春种秋收,尚且不能揠苗助长,况乎倒行逆施。

  世间的公平与正义,世人的权利与尊严,从来都不分明,也不同一,孰轻孰重?孰取孰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