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他做出决定(第2页)

 曹军能扩张至此,背后少不了李瑜的劳苦。

 他为何突然来访,莫非为了劝自己归降?

 实则陈登早已有降曹之心,只是碍于和刘备的情面,不便直接说出投降二字。

 李瑜此来也许会有妙计,不如尽快请入内详谈,或许能得到解决方案。

 “快请!”

 他下令,随即换了体面些的衣物,正式迎接李瑜。

 “李先生,闻名已久!”

 陈登热情欢迎,“

 我在南中求学时便有所耳闻,一直期待与您切磋学问,可惜无缘相见,今日能得识先生,实乃平生荣幸!”

 一番客套之后,陈登试图通过溢美的话语拉近双方关系。

 “元龙兄太过客套了,昔日在卢植先生座下,我辈皆有师生之缘,按理说,您是我师兄弟之一。”

 “昔日山河阻隔,彼此无缘深入交谈。

 今次亲临,自然想详聊一番!”

 陈登摆出谦逊的姿态询问:“还请李兄多多指导。”

 李瑜笑笑道:“不敢言师道,在下只是想帮你分析些现实利益的考量。”

 “众所周知,如今曹公已统一北方大部,唯有咱们徐州仍存反抗之姿。

 凭刘备手中那些疲惫之师,对抗到底又能坚持多久呢?如果料不错的话,他的补给恐已是捉襟见肘,若曹操大军压来,恐怕会一败涂地。

 那时,陈兄应如何应对?”

 沉默良久后,陈登才打破沉默,因为他也不得不认同李瑜的说法,作为一个在徐州颇负盛名的家族,他本来有能力和掌控全州的命运。

 然而此刻,因为顾虑与刘备的关系,陈登将整个家族牵扯进了难以逃脱的命运漩涡中,这对他的良心来说实属不该。

 陈登深吸一口气后,轻声道:

 “三郎,刘使君是个宽厚仁德的人,我着实无法背弃他。

 但你的话确实紧迫,我不能拿家族命运去冒险开这样的玩笑!”

 “还请三郎给我指点迷津,该如何平衡这场危机呢?”

 李瑜微微一笑,接着解释:“实际上并不复杂。

 你也知道,刘备是个讲求义气的人,不会因为自身安危,牺牲整个徐州。

 所以关键是要让你展现对刘备必定败走的决心,同时表达你对徐州百姓的同情。

 这样做定能让他知难而退。”

 “相信如今的刘备正焦急如焚,仅差最后一击。

 如果你能提供退路,我认为他必然选择撤退。”

 李瑜话锋一转,语气神秘,“

 而且,关于你所关心的问题,元龙,我已同曹操大人有过交谈。

 只要你助刘备投诚,将来广陵太守的位置非你莫属。”

 听到这个消息,陈登暗暗颔首赞同。

 “明白了,那么我现在立即去说服刘备。”

 安排好李瑜的事情后,陈登马不停蹄地奔赴徐州市署,准备与刘备会面。

 作为本地豪门世家,他在刘备阵营中的影响力很大。

 守门人见是他便立即开门放行,没有任何阻挡。

 此时的刘备为缺乏粮草的事担忧至极。

 陈登一到来,他就热切起身迎接,并问起了陈登的父亲:“元龙,令尊身体好些了没?”

 陈登回应:“父亲病情已好转很多,不必担忧。”

 刘备欣慰地点头。”

 那我稍后必定亲自去探望。”

 他一边说,一边在心中盘算,眼前这个话题显得无比重要。

 落座之后,陈登久久保持沉默。

 刘备不解地看着他,催促道:“是不是有什么大事要与我说,元龙?”

 面对刘备的好意和期待,陈 登终于开口:“听说我们前线许多存粮已焚烧殆尽,且你的补给行动也未能得到成果。

 这消息是否准确呢?”

 听到这个问题,刘备神色尴尬。

 毕竟,陈登是知情人士且本地耳目众多。

 他干脆承认:“没错,你说的是实情,粮食的确紧缺。”

 刘备解释起自己的困境:“我们的军粮供应问题日益严峻,已经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我能感同身受你的忧虑……但正在寻求解决途径。”

 陈登听后点头回应道:“这样重要的事情,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我家还有余粮可以暂做救急之用!”

 一提及补充,刘备眼神瞬间燃起了希望。

 他们的存粮已是杯水车薪,而有了陈登的援手,他们暂时还能抵抗曹操。

 刘备用激动的语气说道:“子龙啊,我不会真的征用你家的粮食作为军粮,我会给出比市场价更高昂的报酬!”

 与刘备受冷落形成鲜明对比,这时的陈登显得十分冷静,将粮食交出实则另有目的——以此作为借口希望刘备降服。

 他们关系匪浅,直截了当劝降可能会伤害双方情感,因此他选择了循序渐进的方法。

 陈登安静了一会,然后慢慢开了口。

 “阁下,你的目的是对付曹操,但你有想过吗?就算我家的粮食全给了你,又能坚持多久呢?半年还是一年?一年之后怎么办,等我们家粮食耗尽了,您还有制胜曹操的方法吗?”

 刘备面上先前的兴奋顿时消退,神情显得无比落寞。

 他也清楚自己的实力差距,即使拼尽徐州市之力也无法抗衡曹操。

 在这个时候继续抵抗显得愚蠢。

 尽管他早已明白这一事实,但并未轻易放弃。

 作为大汉皇亲,刘备若直接撤走而不作丝毫反抗,未来之路会更加艰难。

 他的声誉以及汉室的尊严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是他在逃避之前必须要面对的严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