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一切都变了样

 “这耗时耗力,恐怕等到真的进去,一切都变了样!”

 “不如直趋南方,只要拿下荆州,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眼见所有人均持这种态度,李瑜明白,再固执己见恐会触众怒。

 尽管李瑜才智过人,在曹操麾下立下诸多战功,但他深知,在众人反对的情形下强求自身看法绝非长久之计,那只会把自己推为众矢之的。

 今后尚有许多事需依赖同伴的支持,不可因一时意气而树敌过多,李瑜深感无奈地叹口气:“好吧,既然有更好的计议,便听从大伙,这件我便袖手旁观吧!”

 他的表达极为婉转,并未质疑自家计划的万全,仅表默认对方方案的可行,并声明将不再干预。

 然而,曹操作为聪明绝顶之人,立即解读了李瑜的话语背后的情绪,察觉李瑜已有所退却,字里行间充满了失落,当下他站出来说道以调解气氛:“吾儿三郎,何出此悲观之言呢?”

 “两种战略均有实施的价值,均堪称完美方案。

 既如此,两者并行又有何不可?”

 众人都愕然地看着曹操。”

 主公这是何意?”

 他开怀笑道:“船坞之建,早晚必成。

 既然三郎提到此事,那就尽早规划,纳入行程吧。”

 “我们大军南进,三郎则坐镇后方,继续建设船坞。

 完成后再分头行动,不更是万全之策吗?可以避免许多风险啊!”

 大家看懂曹操的意思:他正给足面子予李瑜,以免让他感到委屈或疏离。

 若换成他人提出这种兼顾策略,众人恐怕会极力反对资源的双重消耗;然而此次出自于李瑜的智慧,谁也不敢轻易反驳,只齐声应道:

 “没错,先生的策略从未有失手,这次也不会有问题!”

 “我们信任先生的判断,这绝对没问题!”

 “的确如此,主公,双管齐下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同时推进两个战略!”

 曹操笑着轻轻拍了拍李瑜的肩头,宽慰道:“放心去做吧,吾等如今资储备丰富,无需惧怕任何挑战!”

 李瑜清楚曹操的好意,微笑点头应答:“主公交给我,请放心,定会让您满意的答复!”

 说完,李瑜离开发令府,着手筹备建造事宜,利用手中可调配资源开始工作。

 曹操的部队也整装待发,准备南下统一领土。

 为何曹操急于南下,刚稳定下来就行动如此迅速,原因在于他已经年届半百,正值人生的紧要关头。

 如今这个时代,人生易逝,连曹操也不清楚自己还能活多久,万一突然后撒手人寰,那南下统一全国的梦想岂不是成了泡影?

 曹操因此迫不及待,调动全国百万大军犹如狂怒的野兽般直指荆州。

 任何企图阻挠的人,无论军阀或豪族,只要能稍稍拖延他们的脚步,都无法逃脱严酷惩罚。

 曹操军队行动迅疾如雷,这番情报飞速传达到刘表和刘备耳中。

 刘表这时心神不定,看向刘备,带着绝望的语气询问:“玄德,曹操已大军百万压境,即将攻至荆州,你觉得接下来该如何是好,能挡得住他百万铁骑吗?”

 刘备脸上神情茫然,深知曹操军事实力的强大,毕竟自己曾败于曹操之手。

 他心里也没底,对能否抵挡曹操犹豫不决:“我…我能说的便是尽力而为吧。”

 “123

 “我们的军队总共二十万,在本地作战的确具备一定的优势,如能谋篇布局得当,我们并非毫无胜算。”

 刘备言语之中透着谨慎,但稍有疏漏,他们可能便会陷入覆灭的深渊。

 刘备担忧道:“如今江南烽烟四起,众多军阀相互角力,曹操来犯时,我们恐怕难以抵挡。”

 我们必须另寻良策,不能坐待其乱呀!”

 听到刘表这话,刘备默默点头。

 长江以南的纷乱局面确是心腹之患,长此以往必成他人鱼肉。

 思索许久,刘备提出:“大哥,或许我们应该分头行动。”

 “你我以二人的名望,试图调和江南战乱,同时我去寻访卧龙先生。”

 提到诸葛亮,刘表惊讶道:“刚来荆州便能识得卧龙先生?这关系来得似乎太快了吧?”

 诸葛亮在荆州广为人知,许多剧情中,刘表渴望能说服他支持己方、稳定局势。

 不过,遗憾的是诸葛亮超脱世俗,屡遭请求都无动于衷。

 刘备笑道:“大哥有所误会,得知卧龙先生的非凡才智,故想请他助我们一臂之力对抗奸贼曹操。

 我们实力虽不弱,仅缺一位谋士策划。”

 刘表尴尬地笑起来,意识到刘备是尝试性的策略。

 于是决定一同放手一搏,看看是否能与诸葛亮携手。

 面对当前的巨大劣势和险境,他们不妨试一试命运。

 刘备和刘表分别出击,一边维护江东的势力平衡,刘备亲自奔赴请来诸葛亮助阵。

 江东诸侯们纷乱不已,互相争夺地盘,丝毫不想给对手喘息之机。

 特别是周瑜,几乎将袁氏领地侵蚀殆尽,他在江东的战斗力无人能及。